
余海清:青春力量绽放非洲
期次:第1072期
阅读:1300
□匡大庆 王少平
在今年年初中国石油技术开发公司的表彰会上,一位参加工作只有三年多的年轻人作为三名年度杰出员工之一,站上了领奖台。他就是中国石油大学校友余海清。
三年时间很短暂,但是青年成长道路上几乎都会遭遇的苦与乐、泪与笑、徘徊与坚守,余海清同样经历着。而让他做得更加优秀的,是他在一切困难面前,用踏踏实实的行动践行着“忠诚、激情、担当、专业”的员工素质。
坚守的力量2013年,余海清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研究生毕业,进入中国石油技术开发公司。2014年公司在坦桑尼亚的天然气处理厂及输送管线项目建设进度受阻,需要增派人员进驻施工现场。余海清很快被派驻坦桑尼亚松戈岛施工现场。
松戈岛是位于坦桑尼亚东部的一个荒岛,最初来到这个岛时,营地尚未建设完成,大家挤在六七人一间的临时营房里,睡光板床,洗澡也只能在临时搭建的小棚子里用省下来的淡水简单擦洗,更别提洗热水澡了。
施工现场物资严重缺乏,特别是水果蔬菜,余海清到现场后很长一段时间口腔溃疡不断。除此之外,大家还要面临高温酷晒、蛇蝎侵袭、蚊虫叮咬、疟疾频发等种种困难。余海清在回国休假期间得了一次急性荨麻疹,全身红肿。医生问他皮肤抵抗力急剧下降的原因,并好奇地问他是干啥的,怎么会晒成这样,余海清笑着说:“中石油的。”医生惊讶不已:“真没想到,原来中石油的这么苦啊!”
读大学时,余海清就在课堂上和各种校园活动中深受石油精神的熏陶,在现场常激励他的就是那句铁人的名言:“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就在这样一个远离大陆的荒岛上,余海清和项目团队一驻扎就是三年,现场的艰苦环境没有把他打倒,反而历练了余海清坚韧不拔、勇敢向前的意志。
沟通的力量然而,真正的考验还不是条件的艰苦,而是来自工作的压力。刚到现场,国内施工单位和业主监理PMC(国际知名沃利帕森第三方项目管理公司)沟通不畅,对抗情绪严重,导致施工常常被叫停,大大地增加了进度滞后的风险。
余海清和同事们多方了解后发现沟通不畅的原因在于没有“共同语言”,问题不单单在于中国施工队伍语言的障碍,更多的是中西方对于施工理念以及项目管理理念的不同。因此在现场,他们主动与PMC沟通,同时学习钻研相关国际规范和国际化的项目管理经验,每天在现场和PMC及业主一起跑现场,发现问题,及时协调分包商解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专业素养成为了PMC和中方队伍的沟通纽带,获得了业主和PMC的信任。
由于PMC和余海清等人建立了良好沟通,PMC每天在现场发现问题,与中方分包商交流不畅时,就过来找余海清他们,余海清他们在督促分包商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力地推动了现场工作。
同时,对PMC提出的不合理要求,余海清他们也会据理力争。有一次要对处理厂的管线进行检漏测试,PMC几个经理异口同声要求现场所有的仪表必须拆卸下来再测,这无疑大大增加了现场工作量,分包商和PMC争执不下,严重影响了工作进度。余海清他们加班查阅多家国际公司标准后,提出不需要拆除测试的依据,最终获得了PMC认同。
每天,在现场工作结束后,余海清经常要与施工单位开会协商讨论,并更新第二天工作计划,时常开完会时已是午夜,再整理完数据资料,就到凌晨一两点了,而此时国内的家人已经用微信发来了清晨的问候。
就这样,坦桑尼亚项目部各组并肩作战,完成了松戈岛处理厂1800多项、姆纳兹贝处理厂2000多项整改工作。姆纳兹贝处理厂进气前几天,由于现场不能使用手机,也让大家真正体验了一回什么叫“通讯基本靠走”,那些天每天的步数都保持在两万五以上。余海清还清晰地记得,2015年8月20号晚11点18分姆纳兹贝处理厂成功点燃火炬,大家兴奋不已,却只能累得瘫坐在路边,看着夜空中熊熊燃烧的火炬诉说着内心的种种激动。
PMC和分包商都称赞CPTDC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沟通渠道,CPTDC的协调、管理和团队执行能力让他们刮目相看,纷纷对余海清他们的沟通和学习能力竖起了大拇指。
团队的力量在坦桑尼亚,由于工期紧,很多同志主动放弃休假,有的一呆就是16个月。余海清和妻子在他2015年回国休假期间匆匆领证结婚,因为项目工期紧,几乎每次都延期休假,因此举办婚礼的日期一拖再拖,余海清每次说到结婚这事对妻子都是满满的愧疚。
项目部很多人在坦桑尼亚度过了两三个春节。除夕夜,大家一起鼓劲加油,坚信“只要人努力,天一定会帮忙”。余海清说,在项目组,温暖和谐、团结友爱、乐观向上、积极奉献的团队精神始终鼓舞着他,他时常想,如果没有学石油,没有从事石油事业,将错过一段怎样精彩的人生!
2015年10月10号,在姆纳兹贝处理厂举行的项目竣工仪式上,时任坦桑尼亚总统基奎特高度赞扬中国石油人在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的情况下,高质量地完成了项目建设,并向中石油的建设者表示诚挚感谢。
2016年8月16日,坦桑项目EPC工程全部完工,顺利终交,项目全面转入运行和质保阶段。余海清选择留下来,继续完成最后的坚守。年底,在项目总结会议上,余海清通过越洋电话激动地说:“若干年后,当我们想起坦桑项目,这个被誉为新时期的能源坦赞铁路的工程,我们可以自豪地说,那些年,我们是见证者,更是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