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德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期次:第1080期
阅读:875
□许文静(工商管理学院)
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是我从小怀揣的美好愿望和憧憬,2002年在石大我如愿从事了教师职业,从而对教书育人的工作有了逐步深入的新感悟。其一,师德为魂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教师的灵魂又是什么呢?是师德,师德的核心是爱。师爱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得到教师关爱,是每个学生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鞭策和激励,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样,教师要获得学生的热爱,必须带着爱心投入工作。
在年复一年的重复教学工作中,教师刚入职场的激情会随着时间逐渐消磨,而爱心是教师能够始终保持工作热情的源泉,爱心也是教师不断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动力。通过三尺讲台,师德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一批又一批学生的成长。传道,不仅仅是传学问之道,更要传为人之道;授业,不仅要传授学问之业,更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解惑,不仅要解共同之惑,更要解个体的特殊之惑,关心和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过程。
爱心的注入是建立在师生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在与学生交流中,做到尊重每一位同学,平等对待,用心对待,做学生的亦师亦友。知识的传递过程也是情感的互动过程,教师的人格魅力及所具有的人文情怀,在知识传递中也会发挥重要作用。当老师带着爱心投入教学工作,会惊喜地发现学生给了你更大的认可和鼓励,给予你更大的力量源泉。其二,学高为师。
身为教师,要获得学生的信服,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要想学生学好,必须学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努力构建精深广博的知识结构,广泛涉猎,博采众长,精通自己的学科。教师只有具备渊博的学识、广阔的知识视野,方可居高临下、游刃有余;只有不断学习,积极进取,才能担当起培育人才的重任,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尤其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背景下,知识的来源和获取渠道极为便捷,知识的更新速度前所未及,这对教师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授知识上努力探索,创造新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教无定式、教无定法、教无止境,贵有一心、学贵心悟。通过进行不断总结和锤炼,形成有自己个性风格的教学艺术。其三,身正为范。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有极强的示范性和引导性,教师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身教重于言传”,这要求教师时时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知易行难,如何从一点一滴的小处规范自身,形成教师的行为习惯,需要教师始终保持清晰的思想意识,不断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持续审视自身,完善自我,提高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