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莎的憧憬

    期次:第1082期    阅读:754   

身穿学位服的古莎在签名墙上写下“我爱中国”。

  在校期间,古莎入选了校龙舟竞速代表队,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这里,我理解了团队精神。”

  毕业前一晚,古莎和小伙伴们一起做了一桌子哈萨克特色美食来感谢5年来一直照顾她们的中国老师。

  作为优秀毕业留学生代表,古莎从学校党委书记山红红手里接过了学校馈赠的礼物。



  相比起帕帝楠的遗憾,同样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古莎就显得非常幸运,不仅参加了学位授予仪式,还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在毕业典礼上得到了学校赠予的礼物。参加完学位授予仪式之后的她,立刻和小伙伴们一起赶到了餐厅小小庆祝一下,而激动的她们,连身上的学位服都没来及脱下。
“相比起我们的中国同学,我们最幸福的事就是可以在学校多待一年。”因为有一年的语言学习,古莎和帕帝楠他们一样,都会在学校进行为期5年的本科学习。而多出的这一年,则让她们在毕业时感觉弥足珍贵。
  除了毕业的伤感,古莎更多的是对于未来的憧憬。已经考上研究生的古莎在假期后依然会回到学校,继续她的学业,继续她的竞速划船运动。
  “虽然想家,但我真的依恋这里,好在我可以继续留下来。”对于未来是不是留在北京,在古莎看来,那是研究生毕业时再考虑的问题。
  2017年,3817名毕业生走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校门,其中就包括了171名留学生。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中国石油项目所在国,如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国家的留学生有69人。自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发展留学生教育以来,截至2017年7月,有400多名来华留学生在中国石油的资助下顺利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