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学科研全过程

    期次:第1084/1085期    阅读:224   



  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油工程学院教授 李根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结合自己的点滴工作,我和大家分享交流教书育人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第一,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使命高等教育是一个不同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的领域,“立德树人”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价值追求。学生向老师学习到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还有老师的品德和情怀,所谓“言传身教”。在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一群老师,他们“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五天忙碌六七不休,八思久想十分用心,百般教诲千言万语”,将教书育人贯穿教学、科研全过程。高德利院士工作非常繁忙,但每月的支部生活他总是以身作则积极参加,将政治学习和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我的导师沈忠厚先生年近90岁,有一次生病住院我去陪他,他急切地对我说:“你快回去吧,不许再来看我了,你的岗位不在这里,你的岗位在学校,工作重要”。这些优秀的老师们,都在以实际行动践行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和使命,是我尊敬和学习的好榜样。
  第二,爱岗敬业,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其职业幸福感、成就感可以来源于优秀的教学质量,也可以出自可喜的科研成果,更来自于学生的学业发展与品德成长。我一直以优秀教师为榜样坚持给本科生上课,并担任本科生导师、创新班导师、科技创新导师等,相继主讲了《钻井与完井工程》、创新班卓越班《完井工程》等主干课程,教学过程中,以实际行动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学生指引成长方向。我曾经担任15名本科生的导师,从大一至毕业四年坚持每学期定期见面交流,并到学生宿舍,了解学生学习生活,建立了融洽的师生关系。大四毕业时他们有五人考上研究生,其余都找到满意的工作,后来又有三人回来读了在职工程硕士。
  教学过程中,我积极开展教学方法研究,承担了学校多项教学研究项目。主编了国内首个《完井工程》本科生教材,形成了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完井工程教学体系,并将国际交流引入课程教学,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学校讲学,力求让学生掌握与该课程相关的技术发展前沿和趋势,拓宽了学生视野。我主持的教学研究成果分别获学校第七、八、九届教学成果一等奖,负责的《完井工程》本科教学团队被评为校优秀教学团队。
  第三,探索实践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培养研究生综合素质教师站上讲台,不是为了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完成“授业”的职责,更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把“传道”作为教师第一位的职责,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在多年指导研究生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探索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主线,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多层次、多形态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活力和潜能。
  从研究生入学开始,我就常跟他们探讨交流“人生积分”、“你为什么不竭尽全力”、“做人做事做学问123”等,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和严谨学风。指导培养过程中,从选题调研———开题论证———创新研究———撰写答辩等四个方面全过程针对性培养。定期组织周末沙龙、专题研讨、月度汇报等多种形式学术交流。同时,积极响应国际化培养的要求,与美国Oklahoma大学、Utah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荷兰DELFT大学等相关研究团队建立了密切的学术联系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先后推荐了8名博士生出国联合培养,今年5名博士二年级的同学全部获得了联合培养资格。
  注重为研究生创造和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多次组织研究生拓展训练等文体活动。我们的口号是“希望学生以优异的成绩、优良的素质、健康的体魄圆满完成学业”。近年来,我们团队培养的研究生中,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19人、提名19人,北京市优秀毕业生2人,校优秀博士论文4人。2016年泰纳瑞斯奖学金全校3名获奖研究生中我们团队有2名。
  第四,言传身教,培育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创新团队在教学科研过程中,注重指导和培养青年教师,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在团队中根据每人的基础和特点,制定精准、个性化的教学和科研发展计划,促进团队青年教师全面发展。完井工程教学团队于2011年成为第一批校级培育教学团队,2013年被评为第一批校级优秀教学团队,青年教师宋先知副教授连续两次获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高压水射流钻井与完井科研团队获2015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创新团队奖。团队中有1名青年教师黄中伟教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和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名青年教师获孙越崎青年科技奖;3名青年教师被评为学校青年拔尖人才。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那些学识渊博、教艺精湛的名师,以自己在专业学术上的研究和造诣受到的学生追捧,他们对学生的影响更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向优秀教师学习,积极发挥教师在高校德育中的独特优势,立德修身,教书育人,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创建石油石化学科领域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为培养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