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愿青春无悔,芳华永在
期次:第19/20期
阅读:1029
□李瑾华(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如果你是抱定决心、坚忍不拔,一路克服重重困难才来到石大,那么,欢迎你的归来!如果你是随缘而安,来石大是个美丽的意外,那么,我想说:“人生中的每一个意外,都是机缘有意的安排。”这番深意,需要我们用四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慢慢体味。朋友们,欢迎你们!
金秋的石大,正敞开怀抱,用各种方式迎接你们!一如你们所见,这所不大的校园被清扫得纤尘不染,迎新长廊的师哥师姐向你们伸出了热情的双手,食堂的叔叔阿姨们为你们准备了丰盛的饭菜;有许多大咖教授给大家准备了金玉良言,如果你够幸运,张来斌校长还会请你们喝下午茶。而我,作为一名人文学科的教师,为大家送上三句话和两个故事。
我要和大家们分享的第一句话是:用青春之光点亮人生。
开启大学生活,人生进入了全新时期。最新的脑科学研究表明,18至23岁,是人脑再造的第二个黄金时期,视野的开阔、智慧的激荡、青春的激情,将把你们带入绚烂的人生新境界。罗曼·罗兰说:“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这句话告诫我们,青春时期,是人生最富有创造力的黄金岁月,值得重视和珍惜。大学是个盛大的相遇,在这段时光里,你可能会遇见最深刻的自己,会遇见你一生的趣味和方向;你会遇见这辈子最景仰的师长、最好的朋友、最心动的那个人,以及最令你血脉贲张的时刻……这是你最宝贵的财富,我们要好好挖掘,让青春之光,照亮漫漫人生长路。
我要和大家分享的第二句话是:拥抱变化,即刻行动。
七年前,一个刚上完大一的学生让我印象深刻。记得有一天,他过来和我说:“老师,您上个学期把我害苦了!”“为什么?”我很吃惊。“因为您给我们上思修课(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不划重点。”“你考了多少?”“90分。”“最高分才90啊!”“可是,老师,我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把一本思修书差点背下来!”
这个学生用这股狠劲,迅速适应了大学生活,开启了他开挂的大学生涯。他取得了年级第一的好成绩,当了班长,二年级转到了自己喜欢的专业;三年级参加北京市大学生街舞大赛,得了一等奖;四年级顺利保研,成了院士的学生……大家会觉得,他会顺理成章地沿着学术的道路一直走下去。然而并没有,读研后他发现自己的志趣在教育,于是毕业后去了一家知名的国际学校弘扬文化去了。
这位学长的故事告诉我们,当你一时看不清方向的时候,不妨先行动,即刻行动。这就像制作陶器,制作的过程中,每一个瞬间陶坯都在变化,工匠需要随时调整构思。我们生活在一个巨变的时代,时代的陶轮每一瞬都在飞速运转,你只有敏捷反应、勇于试错,行而思,思而行,才能度过各种迷茫,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找到合适的方向,成就无悔青春。
我要和大家分享的第三句话是:志存高远,创造无限。
三年前,我给石工大三创新班上选修课,结课考试是演讲,有个学生的演讲题目是“青年人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结尾时他说:“当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有点耳熟吗?没错,这是马克思的话。这个学生把这些话化成了自己的思想,他说:“我们就像尘埃一般渺小,我们的欢声笑语,我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随时间而灰飞烟灭,唯有我们对于真理的探索不断发展和升华。肉体在时间里腐朽,真理在时间里永恒。”
这篇演讲稿我给了最高分。
就是这位学生,到大四毕业时,发表了三篇物理学领域的SCI论文。要知道,一般博士毕业才要求发一篇SCI,而他还是跨专业的。这个儒雅帅气、心怀大志、痴迷物理学的你们的学长,参加学校的英语演讲辩论班、坚持打乒乓球、有空还写写小说。一起吃饭的时候,他认真地看着我说:“老师,好学生不是靠老师教出来的。”
远大的志向和强烈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会激发一个人巨大的潜能和创造力。所以,不要为一时的利益所惑,不要因眼前的苟且和安逸迷失了自我,志存高远、不忘初心,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我们身处一个深刻变革的时代,人工智能正在更广泛的领域发挥作用,在未来社会,真正具备竞争力的,是机器无法代替的部分,知识和能力是成功的基础,而个性和价值观将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在砥砺意志,磨炼品格、坚定信念、成就自我的道路上,我们总是能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结合当下语境,这句话启示我们:一个人要有追求真理的远大志向,要遵守社会规范并依据社会的要求随时调整自己,要遵从良知和初心,要心怀仁爱;最后,要掌握技能、提高才干,并能自由地运用到现实人生中,实现自我,造福社会。
同学们,一切刚刚开始,未来有无限可能。有幸在石大见证你最美的年华,愿青春无悔,芳华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