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奋斗青春勇者无畏
期次:第1118期
阅读:759
□沈娟华(北京石油学院地56级,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原副院长,教授级高工)
编者按:
北京石油学院从1953年建院开始就非常重视体育运动,北京石油学院体育代表队在1958年8月以后短短几年里,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在实践中形成了艰苦奋斗、勇于拼搏的良好精神品质。学校登山队于1960年5月成立,沈娟华是当时登山队的主力队员,当选北京市高校登山队队员。
上世纪饥荒年代的1960年底,国家体委为创造出世界女子登山记录,成立了包括北京大学、北京石油学院等5所院校的20多名队员的高校女子登山队,我有幸成为队员之一,怀着激情和渴望踏上了征途。
记得由乌鲁木齐乘汽车前往喀什的路上,夜幕降临时,我露宿于戈壁沙滩上,在睡袋里久久不能入睡,遥望着寂静漆黑的夜空闪烁着的群星,听着远处不时传来的狼嚎,真是令人感到神奇和惧怕。抵达喀什以后我才得知,这次要攀登公格尔九别峰,它是高度排名世界第十三的山峰,地质条件复杂,险情地带多,攀登难度大,我立誓一定要征服它。
登山的黄金季节是5月中旬至6月中旬,进山前的训练开始后,我们每天上午在烈日炎炎下长跑两个多小时,下午背着内装几十公斤重石头的登山包汗流浃背地行军三个小时。刚开始几天,累得真是趴下就起不来了,筋疲力尽难以支撑,连晚饭都不想吃,一觉躺下就到天亮。持续了几个多月的体力、体能、心理、攀登技术的刻苦训练后,我变得又黑又结实了,从体力和思想上都做好了进山登高峰的准备。
进山这一天终于盼来了,由8人组成的国家女子登山队为攀登顶峰的主力队员,我们身穿登山服,背着几十斤重的登山包,戴着防雪盲的眼镜,每抬一次脚向前迈出一小步都是用尽全部力气。越过雪线后,每人用一根支绳与主绳相连,后面的人紧踏着前面探路人的脚印前进,每抬脚前先将冰镐顶端尖峰插入冰雪层后,再将穿着带铁钉的沉重登山冰鞋的脚缓缓挪动一步,举步维艰。静悄悄的大山中只听到嚓!嚓!嚓!扎冰的声音,声音如此清晰,节奏极富乐感。
随着登山高度的增加,我们开始出现高山缺氧反应,头晕、恶心、呕吐、呼吸困难。为了不断适应这种变化,我们在雪线以下3500米处设立了大本营,在5000米处建立一号营地,用来存放食物用品等并可在营地短暂休整,然后登上5500米处再建立二号营地,最后一个营地建在7000米处,我们必须在一号和二号营地之间往返攀登实地训练三至四次以适应高山环境。最后200米的登顶任务是由两名藏族女队员西尧和潘多完成。高校女子登山队编为二梯队,当国家女子登山队完成登顶返回后,二梯队再向上攀登。
喜讯传来了,我们为国家女子登山队创造了新的女子登山记录,登上了公格尔九别峰顶峰。正当我们欢呼庆祝时,不幸的消息传来了,国家队下山至7000米处,发生了雪崩,西尧等四人的结组人员全部牺牲了,另一个结组中的一名队员掉入极深的冰缝里,为了抢救这名队员,潘多等队员有的冻伤了手脚,有的因眼镜丢失而至雪盲,情况十分危急。深夜,接到周恩来总理要求停止女子登山队登顶的指示。我们只能怀着沉重的心情,十分艰难地完成了采集标本绘制冰川与地质状况并将5500米处营地物品全部撤下山的任务。
登顶的最佳时间错过了,高校女子登山队于7月份再次进山进行第二轮登山。当攀登过3500米雪线后,遇到了一个45度的大陡坡,长约100米,坡度大,岩石硬,寸步难行,攀登到中间时,我感到心脏似乎要从心口跳出来,呼吸也因缺氧异常困难,上气不接下气,双脚似乎被磁铁紧紧吸牢在地面上,那时多想停下来休息片刻啊!“不能停,继续前进!”队长不停地喊着。一个小时过后终于登上了一座冰峰,抬头一看,哇!真美啊!眼前瞬间变成了一座水晶宫,能观赏休息一会儿多好啊!继续前进的命令又下达了,我们四个人为一个结组,后面队员踩着前面的脚印向上继续攀登,多处开裂的冰缝,让人生畏,差之毫厘就有掉入冰缝的危险。天渐渐黑下来了,队长选好避风安全的地方让我们搭起小帐篷,然后将冰块加热化水,因处高山,水加热50~60摄氏度就开了,吃着自己背上来的压缩食品,此时此刻感到世上还有什么宴会能胜过我的这顿美餐啊!
夜深了,由于高山反应我翻来覆去不能入睡,多次听到冰裂声发出的咔嚓咔嚓的碎裂声和轰轰隆隆的巨响。下雪后,我的身体也感到发冷了。在这一昼夜,我们体味到了一年四季的瞬间变幻。
我们按照上级指示,先后两次攀登过5000米以上山峰,经历了登、攀、高坡下滑、自救、翻山保护、机动支援等多次训练以及冷热高山缺氧的磨练,高校女子登山队带着没能实现登顶的遗憾出山返回了喀什。
经过一段时间休整返回北京时,脸上脱过多次皮、变得又黑又瘦的我,同学见了都咋舌不敢相认了,原来一双粗大黑亮可爱的长发辫子变成了两根细长的小女娃的小辫子了。
登山是一项刺激性极强的运动,极富冒险又有别样的乐趣,它是人与自然挑战与协调的载体,是勇敢者的舞台,它锻炼吃大苦耐大劳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培养懂得付出和甘于奉献的情操,登山是乐大于苦。在我一生的学习、工作中,每当遇到困难时,想起亲身经历的这次登山,就充满了信心和力量,勇敢地面对种种困难和人生的挑战,匆匆走过的漫长之路,吾是胜多败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