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
点滴变化中感知“中国梦”
期次:第1125/1126期
阅读:762
【编者按】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改革开放春风化雨,改变了中国,也影响并惠及了世界。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体现在每位石大人的生活中,也融合在每位石大人的努力中。为纪念和回顾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历史进程取得的实践经验和巨大成就,本报特开设“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专栏,邀请石大师生讲述个人与时代共发展共奋进共成长的故事,讴歌改革开放40周年取得的发展成就,展示在改革开放中奋发进取的精神面貌和创新实践,表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刘春阳(学生工作部副部长)我出生于1980年,正值改革开放伊始。40年前,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开启了中国发展的春天,如今社会进步发展有了很大变化,各项事业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从个人来讲,我的求学和成长经历让我深切感受到改革开放所带给我们的点滴变化。
我的家乡位于黑龙江省北部的一个小城。从1987年我开始读小学,学校离家两公里多,北方的冬天漫长寒冷且天亮得晚,小学五年时光父亲几乎每天骑着自行车接送我上学。那个年代,物资还不是很富足,父母的工资每月加起来不超过100元,但那时的物价很低,我们爱吃的冰棍5分钱一根,铅笔2分钱一支。那时,学校没有暖气,每个教室都有用砖垒起的简易火炉,长长的炉筒横亘在教室中间,取暖的柴火是同学们从家中带来的。记得每到取暖季,父亲就会在院子里劈柴,帮我准备过冬的柴火,装好满满一大袋子送到学校,那是漫长冬天里我们最温暖的记忆。下了课,同学们纷纷围在炉筒边烤火,天冷路远的同学从家里带了午餐盒饭,早早地放在炉壁边保温,所以大家都在丝丝饭香中等待着下课放学。这些至今想来,仍能感受到当年艰苦而又充满乐趣的时光。
1992年我考入初中,教室里没有了火炉,学生们身上的衣服也变得色彩鲜艳,经常会有很新奇的发饰和服饰出现,我的家里盖了二层小楼,我也拥有了自己的“永久”牌自行车。那时候的马路还不太宽,但路上汽车极少,小城还没有公交车,放学路上三五同学一起骑车飞快地奔回家,交通出行除了走路就是骑车。到了初中,生活条件明显好转,再也不用担心吃不饱穿不暖的问题,父母也都开始盼着孩子通过努力考上好高中、好大学,以后能够过上好生活。
1995年我考入了县城最好的高中,与我家只隔了一条马路,在我的房间可以看到对面高中校园的灯光,那是我初中三年努力学习的目标,曾在初中无数次想象着高中时期自己会在那里灯光明亮的教室学习……此时,我的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高中有自己的食堂,图书馆的学习资料、图书更加丰富,特别是课外辅导书也开始更多出现。那时的我觉得幸福感和满足感满满,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也开始更加享受读书带给我的乐趣。
1998年我考入大学,这一年是改革开放20周年,高考开始扩招,工作实行自主择业。四年的学习生活中,电话已经很普及,常常会在学习之余给家人打电话报个平安,那时候的课余生活也开始丰富起来,经常在周末三五成群外出游玩或到影院看电影。我也开始第一次接触计算机,在机房里练习五笔打字法,常常沉浸陶醉在指尖与键盘敲击的清脆声音中,那些年网络聊天工具QQ也开始流行,网吧成了大家最多的去处,我也注册了人生中的第一个电子邮箱,人们的生活开始进入信息化时代。
转眼间,2018年,又一个20年,我已从当年的一名学子,变成千百名学生的师长,从小时候吃着5分钱冰棍的娃娃,变成现在月薪过万的职场人;昔日的百货商店很多被更多综合性商场取代,现在我们还可以足不出户享受信息化时代的便利……当五星红旗高高升起在世界各地,当天宫一号、蛟龙号、C919商用大飞机等国产成果相继问世,也预示着中国正在迈向更加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