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并肩行共筑石油梦

———讲述第九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参赛团队的故事

    期次:第11期    阅读:2147   










  方案设计类(综合组)卓越杯获奖队伍是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阿司匹林”队。队长田得粮介绍,“队名是在队伍创建时大家就一致通过的,因为阿司匹林说起来顺口,听起来印象深刻。阿司匹林作为药物是一种应用范围极广的解热镇痛药,用这个名字是希望当我们队伍遇到困难时,可以迅速抓住问题关键和难点,快速出击,解决难题。”队员朱元芮说,在这次比赛中他们收获很多,包括发现问题、学习新技术、运用理论原理等能力都有很大提高。在比赛中他们也发现自身有很多方面有待提升,比如个人学术知识覆盖面还有不足,作品的很多细节处理不够细致等。
  从一开始的组队报名,到最后光荣地站上领奖台,这70多天里他们经历了很多,鲜花与荣耀的背后是奋斗的汗水与足迹。学长学姐、导师们给了他们许多帮助;队友们相互鼓励,不轻言放弃给彼此走到最后的勇气。他们会在今后的日子里,在石油筑梦路上,继续努力,不断前行。
  获得方案设计类(综合组)全国二等奖的队伍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1205钻井队必须队”的名字来自“1205”钻井队。不忘报国青云志,心怀石油赤子心。队员林聿明说:
  “我们不能忘记铁人精神,我们应该传承先辈们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正是凭借这种迎难而上的坚持,让这支由3名2016级本科生和1名2017级硕士研究生组成的队伍取得了综合组二等奖的好成绩。谈到作品前期准备,队长李佳欣表示,虽然困难重重,但收获良多,“相对于研究生,本科生在知识储备、思维模式方面会有所欠缺,在整个过程中团队唯一一名研究生林聿明师兄给了我们很多指导,带领我们一起把作品变得更好。”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SATers”队获方案设计类(地面工程单项组)全国二等奖,他们介绍说,“SATers”中S代表了“storage”,意为储存;A代 表 了“and”;T 代 表“transpotation”,也就是运输的意思,全名寓意着储运专业的奋斗者。比赛的过程中,他们通过数值计算方法,完成了集输管道水力清管过程模拟计算,设计出了高效的解耦算法。
  方案设计类(油气藏工程单项组)全国一等奖获奖队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宇岳将门”队队员高岳说,“我们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有过焦虑,也想过放弃,但是为了两个人共同的目标,仍然在继续坚持前行。我们见过凌晨一两点寂静的校园,熬过了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的日子,在逐梦路上,坚持了下来。没有天降馅饼,只有天道酬勤,努力可能不会有收获,但是不努力一定不会有收获。”
  跌倒了,就爬起来,继续走。“本科时候参加过一次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但是由于知识储备有限,科研能力不足等原因没能取得名次。心里一直有个遗憾,就想抓住今年的机会,于是和课题组同门兼室友一拍即合报名了这次比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然而生”队的队长姜宝胜介绍了参赛原因。准备比赛期间“油然而生”队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调试程序的过程中经常通宵达旦,无数的“bug”被发现、被修改,一遍遍测试让他们的作品终于得到认可。晋级总决赛后,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一遍一遍修改多媒体,一遍遍准备汇报,终于一切的努力都没有白费,“油然而生”队最终获得了方案设计类(创新组)全国二等奖。
  方案设计类(综合组)全国二等奖获奖队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未来加油站”队队员程可欣说,“坚持,是一个简单而又沉重的词语,从提交作品到校内赛再到决赛,如果想一直坚挺地赢到最后,过程中需要持续的付出。每个阶段我们都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复的调整和完善。全身心投入到比赛中去,为了比赛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是我们的坚持。
  “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谁都不会想到一支名为“Boom”的超燃战队竟会由一对姐妹花组成。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二年级的张蒙丽、孟小雨介绍说,“钻井首先要爆破嘛,这第一声‘Boom’意味着开始,也代表着希望,所以我们给队伍起了这个名字。”说到她们参赛的初衷,与大赛“学以用赛,赛以促研”的目的非常一致。孟小雨坦言:“参加比赛的目的就是来看看自己是否能把学到的东西真正地展示给大家,能不能做到学以致用,同时也想借此机会检验一下自己以往的学习成果。”队友张蒙丽说:“准备比赛的过程中,我们两个人一起团结协作,收获了更深厚的友谊,学会了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聚合物挖潜”队获得方案设计类(油气藏工程单项组)全国一等奖。硕士研究生一年级的队长贾志豪表示,我们分工合作的成效很好,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彼此的信任和默契。回忆起比赛历程,他十分感慨,因为参赛队伍众多,初赛答辩是8选1,同组竞争非常激烈。至于是怎样脱颖而出的,贾志豪说:“第一点是准备充分,答辩前半个月我们就完成了汇报的多媒体,并在学习了十几遍往届卓越杯获奖队伍汇报的基础上反复练习、反复修改。第二点是抓住题目重点,重点介绍赛题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评委关注的内容,减少非重要信息。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团队成员之间要团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有北极星的地方永远不会迷路,即使身处迷茫境地,也总能找到正确的方向。方案设计类(综合组)全国二等奖获奖队伍———西南石油大学“北辰”队分工明确,有创新组、综合组、知识竞赛组,每个组承担的任务不同,但是大家都在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奋斗。他们各司其职,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试错,一起在实验室里打过地铺,一起为了解决难题熬夜到凌晨三四点,但没有人叫苦叫累,只因相信所有的付出都将换来满满的收获。
  拼搏和努力的乐趣,不在于取得的荣誉和奖励,更多的在于跌跌撞撞的过程中。方案设计类(综合组)全国二等奖获奖队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KLTH”队队长田博分享了自己的收获,“最初参加大赛是为了进一步了解油田开发项目流程,学习一些常用的油藏建模数模软件。整个比赛下来,我却越发感受到石油工程类专业学习的乐趣。答辩过程中,评委非常和蔼,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给了我们很多指导。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在方方面面都散发着魅力。”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这条石斑鱼有点咸”队获得了方案设计类采油采气工程单项组全国二等奖。说是一个队伍,其实只有彭龙一个人。他觉得一个人参赛是对个人综合能力的巨大考验,他主动发起了这次挑战。彭龙每天高效率地学习使用软件,也常常通宵达旦地写设计书、调研文献,只为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谈到收获时他说:“比赛很大程度地提高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自主意识,在答辩环节通过与评委专家的探讨,更深化了自己对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的理解,也越来越热爱这个专业。”比赛已经结束,所有熬过的夜、通过的宵、写过的论文在最后都是那么值得。
  在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每个参赛队员都是肯吃苦、能战斗、有梦想的向上青年。他们同舟共济、直面困难,他们携手并肩、躬行实践,他们以梦为马、勇往无前。一群心怀梦想,敢于开拓的石油学子如朝阳一般霞光万里,他们终将照亮石油行业的前路!
  文/饶金渊 李子琪 冯程程王杰 刘珍彤 金玲 王盛卉图/石大传媒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