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学习当作一项事业
期次:第1148/1149期
阅读:986
□康建伟大学是学习知识、创造知识和传播知识的地方,知识是让人长力气的,经过一番沉下身心的学习,增加一些见识,弄懂一些道理,有所收获,这本身就是特别值得向往和投入的大事业。
把学习当作一项事业,就要“排兵布阵”,自己作自己的“兵”。要排兵布阵,就得四处找办法,对学习的资源有一个了解。把学习当作一项事业,就是要郑重其事,珍惜个人的才能、兴趣和努力,做主动的发扬。学习好像是相当被动的一件事,表现出来是课表、作业、实验和考试等,但我们要在此之上,同时也是在此之中自己安排自己。学习不只是接受,更是发扬。学海无涯,每一门每一科都值得学,从哪里下手?本着发扬自己,才可碰到自己喜欢的,围绕着它建立自己的营地,搭梁立柱,突围扩大,慢慢就会有个样子了。
把学习当作一项事业,就要打出一杆“旗子”。这个旗子就是自己的主见。读点书不难,如果愿意,可以从早读到晚,但是若问收获是什么就容易茫然。梁漱溟(1893~1988)说:“所谓学问,就是对问题说得出道理,有自己的想法。想法似乎人人都是有的,但又等于没有。因为大多数人的头脑杂乱无章,人云亦云,对于不同的观点意见,他都点头称是,等于没有想法。”这启示我们,要以是不是有了自己的条理和主见作为检验学习的标尺。有点思考经验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复述别人的想法容易,而要找到自己说话的立脚点却是相当难,需做一些积累、比较和贯通的工作,而一旦弄出点新道理,就会觉得走起路来都着实有力许多。
怎么样才能树立起学习的事业心呢?胡适(1891~1962)对毕业生说:“每个人离开学校,总得带一两个麻烦而有趣味的问题在身边作伴,这是你们入世的第一要紧的救命宝丹。问题是一切知识学问的来源,活的学问、活的知识,都是为了解答实际上的困难,或理论上的困难而得来的。”若按此逻辑,我们的入学新生,与其急着找知识,不如紧着找问题。大家会慢慢有这样的体会,即能提出一个好的问题本身就是进步。费孝通(1910~2005)到地方调查,一位县委书记对他讲起当地用地窖储藏来保鲜水果的事。费孝通问了一串问题:“这办法是谁最先想到的?是怎么想到的?这个事是谁最先做起来的?是怎么做起来的?要投入多少钱?钱是自家的还是借的?借钱都有什么渠道?私下借钱要不要保人?保人要有什么资格?”不要小看这种对问题的敏感,学问的萌蘖之处小而微,像一个火花,要善于抓住。学习的事业搞得有多大,其实是看解决的问题有多大多深,大和深都是从最基本的提问开始。
我们在学习的事业上要追求一种深入,把自己锻造成精兵。拿人文学来说,有各种概论和原理类的书,读来有作用,但时间长了就觉得作用打折,积攒下来的东西难免落入人云亦云的窠臼,局限比较大。文学、哲学及诸人文学之属,在很大程度上还保留着手艺的特点,它们的成功在于从整体上刷新了人们对这门行当的理解。张爱玲之后,鲁迅仍是鲁迅,不是替代,而是接续摸索这个行当,形成一个一个的界碑。每一个作品都是原理,凝结着这门行当所有的概论,给这门行当一个全副的示范。最后看下来,人文学的概论只是入门,从其创造性品质来说,人文学天然就是以人物和作品为中心。要想在人文学方面有深入的学习,就不能止于道听途说,除了去一本本地读,没有更好的办法。这是最笨的工夫,但却是最深入的学习,获得的经验最新鲜、最亲切,最容易令人感受到创造是怎么一回事。对于其他学科也应当是如此,用比较笨的功夫在最基本的问题上多琢磨,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刚开始大学的学习,先不要求快,太快容易“上瘾”,容易把自己弄得很疲惫,也容易囫囵吞枣、忽略掉很多细节。
新的学习生活即将开始,或许你们有些激动,也有一些不安。请你们安心放心,不急不躁。祝你们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学有所立,祝你们的学习事业不断有新境界。
(作者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