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立山:不做科研领域的“夕阳人”

    期次:第16期    阅读:1376   

  不忘初心、只争朝夕,做科学研究的追梦人不忘初心,拒做科研“夕阳人”。崔立山从读硕士开始就从事金属材料相变研究。当大多数学者认为该领域已近“黄昏”而转向其它领域时,他坚持认为“没有‘夕阳科学研究领域’,只有‘夕阳人’”,始终执着追寻相变领域与其他领域的结合点。他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9项,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1项等;作为通讯作者(指导的博士生为第一作者)在《Science》期 刊 发 表 论 文,并 获 得《Science》论文专题评述,入选“中国十大科学进展”。多年来,他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际有影响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0余篇,获发明专利15件,获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
  只争朝夕,甘当科研“苦行僧”。在学生眼里,崔立山是一位非常能吃苦的导师,就算是材料制备这种体力活,他也常常亲力亲为。有一次他脚跟腱受伤断裂,手术后医生叮嘱要少动静养,可他还是忍不住常来实验室,直至跟腱再次断裂,只好在家休养。即便如此,他依旧每天通过网络视频与学生讨论科研问题。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做学科建设的带头人紧跟前沿要喝点“洋墨水”。他常说:“不仅要苦炼内功,也要推进国际化。”在他的积极推动下,中石大材料学科与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麻省理工大学、日本国家材料研究机构等12个国外知名研究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平台,定期开展学术交流,互派访问学者和联合培养学生。多年来,以中石大为第一通讯单位,学校材料学科教师为通讯作者,与国外合作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0余篇。
  依托中石大要有“油味儿”。他坚持中石大的材料学科必须突出石油行业特色,积极主动为国家能源战略需求服务。他积极引进具有石油背景的材料专业优秀人才,建立石油特色鲜明的材料学科方向。目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已拥有了本、硕、博一级学位授权点及博士后流动站,入选北京市重点学科与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学科进入世界ESI排行前1%。
  师德高尚、立德树人,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学中让学生“品尝知识的味道”。他积极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多年资助材料专业困难学生、支持材料专业学生举办元旦联欢晚会等。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他一直坚持板书,在PPT中只显示图与表,获得学校教学专家组认可。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沟通交流,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注重把学术前沿和他的思考融入教学内容,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形成思维碰撞。他讲授的课程连续多次进入全校学生评教前10%。
  科研上要做“老猎手”。他坚持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学生创新思维。他把指导学生做研究,形象地比喻为老猎手带着年轻猎人打猎,导师要像经验丰富的老猎人一样,凭借丰富的学识和判断力,帮助学生找到有价值的学术点。新能源与材料学院郝世杰教授作为崔立山指导的博士生,在后者的帮助下到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开展联合培养。郝世杰博士毕业后留校,先后入选“青年长江学者”、“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国家级人才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