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冬日的下午,阳光灿烂。21 岁的王怡走进北京肿瘤医院,开药、缴费、取药、化疗。护士看到她来,主动取出一个小桌板,帮她固定在输液的座位上。王怡左手输着液,右手沙沙沙地写着习题。阳光透过窗户照射在这个女孩恬静而坚毅的脸上,周围的病友只要看看她,心中的焦躁就能缓缓地平静下来。
王怡来自江苏常州。13 岁那年 ,因为一次偶然的骨折,被查出了侵袭性纤维瘤,这也解开了之前她的手臂为何总是隐隐作痛的谜。这种肿瘤的发病率不足十万分之四,和其他一些罕见病一样,它没有专门的药物,也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
“切了再长,长了再切。”就像医生预料的那样,六年的治疗结果就是 3 次手术,3 次复发。
治疗肿瘤最好的医疗资源在北京。虽然病魔缠身,但王怡在学习上从不甘落后。她希望能考上在北京的大学,边学习边治疗自己的病。
“我是学生,学习就是我的本职工作。既然身体已经很糟糕了,如果学习再不好 ,那 我 是 不 是 太 没 用了?”
王怡成功考上了自己向往的学府——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习自己热爱的化工专业。
命运的捉弄从未让这个姑娘丧失生活的胆量。大一暑假,王怡终于发 现 ,对 于 侵 袭 性 纤 维瘤,北京肿瘤医院的一位专家提出了手术之外的治疗方案。既然手术治疗总是失败,她决定破釜沉 舟 ,尝 试 这 个 新 方案——化疗。没有任何人陪同,王怡开始了一个人的奔波:自己去找医生看病,自己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没什么不行的 ,我看病的经验丰富呀!”王怡微笑着说出的这句话,坚强得让人心疼。
在不断与病魔抗争的同时,王怡始终自强不息。每周要拿出一天时间 去 化 疗 ,被 占 用 的 学习 时 间 ,只 能 在 路 上 和医院里补回来。每周四中午 12 点王怡要出发去肿 瘤 医 院 进 行 治 疗 ,而每次治疗前都需要做血常 规 和 肝 肾 功 能 检 查 。由 于 王 怡 的 课 程 安 排 ,只 有 周 四 上 午 可 以 做 ,但要到下午才能拿到报告。校医院的医生为了帮 助 王 怡 赶 上 化 疗 ,每次都优先安排王怡做检查 ,并赶在 12 点之前把她的检查报告做好。王怡说 :
“取检查报告时 ,报告都提前放在盒子里了 ,每 次 都 能 感 受 到 校医院医生无言的关怀。”从昌平的学校到海淀的医院 ,先坐公交 ,再倒 3趟 地 铁 ,往 返 4 个 多 小时 ,足够复习完“马原”“毛概”;晚上 8 点才回到学 校 ,还 可 以 找 到 没 熄灯 的 教 室 自 习 到 10 点……王怡觉得 ,
“一天的时 间 足 够 长 ,可 以 按 部就班做好一切事。”
请假的实验课必须调课补做。调课、请假、更 改 组 别 、联 系 实 验……王怡拿着一沓单子在 门 诊 楼 的 嘈 杂 声 中 ,发现所有事情变得一团乱 麻 ,无 从 下 手 。 看 着医院里顶着焦虑与不安忙 碌 奔 波 的 人 们 ,她 逐渐明白怨天尤人毫无意义。
“乱中取静 ,这大概是医院的哲学。世间万事 做 了 就 不 难 了 ,那 些想着可怕的东西也无非如 此 ,对 之 后 必 然 到 来的 各 种 困 难 ,我 需 要 的只 有 勇 气 。”化 疗 的 时候 ,王 怡 会 跟 护 士 借 一个 小 桌 板 ,一 边 输 液 一边 学 习 。 时 间 长 了 ,病友和医生护士都认识了这 个 爱 学 习 的 小 姑 娘 ,只 要 看 到 她 来 ,都 会 自觉给她提供便利。
王 怡 回 忆 那 段 时光——请假太多跟不上课 程 ,那 就 把 空 闲 时 间全 用 来 自 学 ;化 疗 反 应太 大 ,那 就 在 每 周 状 态好的那天把事情都处理完;化疗当天晚上有结课考试,那就求护士把输液速 度 调 快 ,尽 力 往 回 赶……
这个治疗,每天至少要吃 15 粒药,有的 1 粒就近千元,每月治病的费用差不多是父母一个月全部的工资。大二的时候,王怡申请了贫困生助学金。可当她拿到了国家奖学金时,便将贫困生的名额让给了更需要的同学。暑假做家教,开学时售卖新生用品,平时在网上推销话费套餐……勤工俭学的收入再加上奖学金,渐渐地,她可以自己负担治疗的费用了。
艰 难 困 苦 ,玉 汝 于成。大三时,王怡的必修课成绩成为班级第一,21门必修课 ,17 门都在 90分以上。她在医院化疗时整理的复习资料甚至被周围同学称为“期末必看”。这几年,王怡接连获 得 国 家 奖 学 金 、国 家励 志 奖 学 金 ,还 发 表 了一篇 SCI 论文,获得化工设 计 大 赛 全 国 二 等 奖 、北京市化工原理竞赛一等奖等 9 项国家级、省部级奖项。庆祝建党百年时,王怡正式入党。
王怡不愿看到别人对 她 的 怜 悯 ,所 以 老 师和同学们都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这份自尊。平日里 ,大 家 总 是 心 照 不 宣地 不 让 她 拎 重 物 ,一 起去 超 市 买 东 西 时 ,都 会顺 手 拿 上 她 的 那 一 份 。偶 然 被 她 发 现 了 ,她 要自 己 拿 的 时 候 ,同 学 们也就半开玩笑地糊弄过去 了 。 在 食 堂 吃 饭 ,同学们也总会给她空出左手 边 的 位 置 ,方 便 她 左手拿筷。在她的治疗与课 程 冲 突 时 ,同 学 们 也总会主动帮她向老师提交 假 条 ,记 好 那 节 课 的笔记……同学们从未觉得 王 怡 有 什 么 不 同 ,都钦 佩 她 的 乐 观 与 坚 强 ,在了解到王怡同学的病情 目 前 得 到 控 制 之 后 ,大 家 都 由 衷 地 感 到 喜悦 。 在 她 的 感 染 下 ,同学 们 收 获 了 振 奋 的 力量。给王怡上课的任课老师们也都不知道她的病 情 。 在“石 油 加 工 工程”课堂上,授课教师魏强介绍,在班上,王怡除了 学 习 格 外 认 真 外 ,跟普通孩子并没有明显不同。指导王怡参加化工原 理 竞 赛 的 邓 春 老 师说 ,只 知 道 小 王 同 学 特别爱学习,喜欢问问题,一 直 很 乐 观 ,却 不 知 道她经历过这么多艰难困苦。
医生、老师、同学们的关怀在王怡眼里,都是一种爱的给予,所以她尝试着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去回馈这份爱。不化疗的时候,她在课余积极参加志愿服务,现在志愿时长达到了 90 小时。疫情期间,她借着在北京上学的便利,帮助全国各地的病友邮寄药物,给病友解释进京政策、隔离规定。“这不像我做家教能够赚钱,也不像志愿服务有时长记录,但我所求的只是成为一个有用之人的满足。奉献社会,这不仅是大学生的担当,更是我对生活的答卷。”
现 在 王 怡 已 经 大四 ,并 被 保 研 至 浙 江 大学直博。她的病情已经比较稳定,离开北京后,她会跟自己的主治医生保 持 联 系 ,定 期 进 行 治疗。她对未来有着这样的打算:
“毕业后我会选择 考 选 调 生 ,将 来 做 一名 公 务 员 ,参 与 到 社 会治 理 的 过 程 中 ,担 当 起自 己 的 责 任 ,实 现 人 生的价值。”
文/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