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诞生:70年传承不辍

    期次:第22-23期    阅读:691    作者:□华东石油学院原副院长 方华灿




北 京 石 油 学 院 建 立 于1953 年,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 前 身 。 今 年 是 中 国 石油大学(北京)建校 70 周年,作为一名 93 岁的老“中石大人”,谨致以衷心的祝贺!

我 1948 年考入当时的国立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机械 系 ,1952 年 毕 业 后 到 清 华大 学 石 油 工 程 系 任 教 ,1953年 转 入 新 建 的 北 京 石 油 学院 ,此 后 与 她 相 伴 了 70 年 ,再未离开过。

1952 年 10 月 ,燃 料 工 业部 石 油 管 理 总 局 成 立“ 北 京石油学院筹备工作组”,成员由计划、基建、财务、人事、教育等方面人员组成,共 8 人,组长为石油管理总局人事教育 处 处 长 连 庆 溥 ,副 组 长 为石油管理总局人事教育处教育科科长于学业。我作为小组成员,负责编写“建立北京石油学院计划任务书”(相当于现在的立项报告),目的是呈报教育部转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审批该项目。我深感责任重大,生怕报告写不好、项目批不准,我将难辞其咎。

1952 年 11 月 ,政 务 院 文教委批准建立北京石油学院项 目 ,我 顿 感 如 释 重 负 。 12月 ,工 作 组 为 加 强 筹 备 人 员配 备 ,成 立 筹 备 委 员 会 及 筹备处作建校准备。

1953 年 1 月 ,北 京 石 油学 院 筹 备 委 员 会 正 式 成 立 ,教育部副部长曾昭抡为主任委 员 ,燃 料 工 业 部 副 部 长 刘澜 波 、石 油 管 理 总 局 副 局 长贾 启 允 为 副 主 任 委 员 ,并 在第 一 次 会 议 上 ,确 定 了 下 设执 行 机 构“ 北 京 石 油 学 院 建校 筹 备 处 ”,由 贾 启 允 任 主任,贾皞(石油管理总局机关党委书记)及曹本熹(清华大学 石 油 工 程 系 主 任)任 副 主任 。 就 是 在 这 次 会 议 上 ,做出了 1953 年北京石油学院开始招生并于暑假后正式开学的 决 定 ,这 就 是 后 来 称 之 为当年建校、当年招生、当年开学的“三个当年”的由来。我得 知 会 议 决 定 时 有 两 种 心情,一方面非常高兴,我国第一 所 石 油 高 校 要 诞 生 了 ;另一 方 面 又 非 常 不 踏 实 ,觉 得时间紧迫压力太大。

建 校 筹 备 处 成 立 后 ,曹本 熹 分 工 负 责 教 学 筹 备 工作。他指派我做扩大师资队伍 的 人 事 工 作 ,亲 自 带 着 我跑教育部、燃料部等部门,请求 他 们 调 配 现 有 科 技 人 员 、分 配 当 年 大 学 毕 业 生 给 学校 ,以 解 决 当 年 开 学 上 课 所需 的 基 础 课 教 师 等 燃 眉 之急 。 在 上 级 部 门 的 支 持 下 ,我校获得了上百名学科专业门 类 比 较 齐 全 的 教 师 ,对 保证当年开学上课发挥了重要作用。

贾 皞 分 工 负 责 基 建 工作 ,任 务 十 分 艰 巨 。 1953 年4 月 ,我 和 石 油 工 程 系 教 工到学校位于海淀九间房村的校 址 参 观 时 ,还 只 看 到 几 排施 工 工 人 住 的 工 棚 ,建 筑 物正在打地基。那时距当年开学 只 有 五 个 多 月 时 间 了 ,怎么来克服困难?筹备处在贾皞 同 志 领 导 下 ,集 中 人 力 物力 财 力 ,首 先 保 障 一 栋 8000多 平 方 米 的 学 生 宿 舍 楼(工字楼)先建成,用作师生员工居 住 、行 政 教 学 办 公 以 及 图书阅览和医疗。教学楼建不起 来 ,先 快 速 建 成 几 排 砖 瓦平 房 作 教 室 。 食 堂 建 不 起来 ,就 建 起 了 苇 棚 作 临 时 餐厅 ,还 在 荒 草 地 上 建 起 了 不少 露 天 洗 脸 台 及 苇 棚 厕 所 ,以 解 决 楼 内 上 、下 水 道 尚 未建好的困难。就这样一些简易 快 速 有 效 的 措 施 ,保 障 了开 学 时 教 学 、生 活 的 基 本 需要。

1953 年 9 月,在教学、基建 、生 活 保 障 等 筹 建 工 作 顺利 推 进 ,初 步 具 备 开 学 上 课条 件 的 基 础 上 ,石 油 管 理 总局 发 出“ 京 办 53 字 第 12472号通知”,明确写道:“北京石油 学 院 于 10 月 1 日 正 式 成立。”9 月 23 至 25 日,清华大学石油工程系全体师生员工以及图书仪器设备等迁入北京石油学院校址。

1953 年 10 月 1 日 ,1000多 名 师 生 员 工 在 半 是 荒 野 、半 是 工 地 的 校 园 里 席 地 而坐 ,新 到 任 的 副 院 长 张 定 一(此 前 任 东 北 石 油 管 理 局 局长)主 持 召 开 开 学 典 礼 。 至此,“三个当年”的目标胜利实 现 ,新 中 国 第 一 所 石 油 高等学府——北京石油学院诞生了。

应国家之所需

北京石油学院是响应国家 需 要 而 建 立 的 ,这 一 点 我深有感受。我在编写建立北京 石 油 学 院 计 划 任 务 书 时 ,一 开 头 就 列 举 事 实 ,阐 明 了抗美援朝及民用需要大量石油 ,国 家 急 需 培 养 大 批 石 油工业建设人才的重要意义。

1951 年 至 1952 年 ,我 在玉门油矿实习一年。我国当时 只 有 这 么 一 个 油 矿 ,年 产原油仅 13 万吨,与国家所需差 距 太 大 ,而 全 国 石 油 行 业技 术 人 员 只 有 700 多 人 ,其中最稀缺的是地球物理勘查人员,工程师仅数人,全国只有一个地震队、一个电测队,急需大批专业人才。

我在玉门亲眼看到一辆辆卡车满载桶装汽油日夜不停 、川 流 不 息 地 开 往 西 安 送到 抗 美 援 朝 前 线 ,亲 身 感 受到 全 矿 生 产 劳 动 竞 赛 中 ,炼油厂工人们热火朝天的冲天干 劲 ,因 此 更 加 坚 定 了 献 身石 油 工 业 的 决 心 ,促 使 我 此后全身心投入到北京石油学院建校工作中。

北 京 石 油 学 院 创 建 时 ,很多师生都选择了服务国家需 求 ,服 从 学 校 需 要 。 例 如清华大学矿机专业及储运专业 1952 级学生,他们 1952 年考入清华大学机械系及土木系 ,但 清 华 大 学 新 成 立 的 石油 工 程 系 需 要 生 源 ,就 从 这两个系招收的新生中分配了部分学生到石油工程系的石油矿场机械及石油储运专业学习,一年后,又随石油工程系 转 入 新 建 的 北 京 石 油 学院 ,1956 年 毕 业 后 献 身 祖 国石油工业。正因为有了这样一 批 优 秀 队 伍 应 国 家 之 所需,发扬爱国奉献精神,才有了北京石油学院的诞生。

急国家之所急

我 在 玉 门 油 矿 实 习 时 ,就感受到国家需要大批建设人才的紧迫性。玉门矿务局曾将我们实习队的一位党员抽调到新成立的钻探大队任职 ,协 助 一 位 新 提 拔 的 工 人大队长工作。我们实习结束时 ,玉 门 局 又 写 报 告 给 石 油管 理 总 局 ,请 求 将 我 们 实 习队 的 全 部 20 名 同 学 留 在 玉门 油 矿 工 作 ,终 因 教 育 部 不同 意 ,未 果 。 及 至 1952 年 6月 我 们 回 到 学 校 后 ,又 听 说教 育 部 已 通 知 ,鉴 于 国 家 三年 经 济 恢 复 时 期 结 束 ,大 规模 经 济 建 设 即 将 开 始 ,急 需大批建设人才,政务院决定:1949 级 及 1950 级 大 学 生 提前 一 年 毕 业 ,我 就 更 加 感 到尽快培养大批建设人才是国家 之 所 急 。 因 此 ,我 在 编 写建立北京石油学院计划任务书 时 ,也 特 别 强 调 了 争 取 尽快开始建校。

当建校筹备委员会作出当 年 开 学 的 决 定 时 ,我 非 常高 兴 ! 但 是 ,艰 苦 创 业 的 建校新征程开始了。虽然基建部门采取了很多正确的应急措 施 ,有 力 保 障 了“ 三 个 当年”的实现,但带来的种种困难 ,还 是 需 要 全 院 师 生 付 出艰辛去克服。

生 活 上 ,全 校 师 生 都 住在 同 一 座 新 建 的 宿 舍 楼 里 ,因楼内上、下水道未通,冬天洗漱与大小便都要到露天的洗 脸 台 及 苇 棚 厕 所 去 ;因 食堂 未 建 成 ,只 能 在 露 天 的 苇棚 里 吃 着 冰 冷 的 小 米 饭 ,喝着 带 冰 碴 的 汤 。 教 学 上 ,上课 要 走 过 没 有 路 的 荒 草 地 ,到 无 暖 气 的 平 房 临 时 教 室里 ,度 过 寒 冬 之 艰 难 可 想 而知。开课的大部分是大学刚毕 业 的 青 年 教 师 ,备 课 之 艰辛 ,不 言 而 喻 。 尤 其 是 实 验室 及 直 观 教 具 ,都 是 白 手 起家,需要东奔西跑采购安装,非 常 辛 苦 。 但 大 家 不 畏 艰难,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用双手披荆斩棘,平整土地,不仅修建出了道路,还建成了临时运动场。这种艰苦 奋 斗 、爱 国 奉 献 的 精 神 正是“中石大精神”的开端。

想国家之所想

建国之初,燃料工业部组团赴苏联考察石油工业,团长为石油管理总局代理局长徐今强,他在考察期间,专门到莫斯科石油学院“取经”。回国后他认为发展石油工业需要大批高级建设人才,必须要建立一所像莫斯科石油学院一样的高质量大学。他将想法向燃料工业部部长陈郁汇报后,陈郁部长完全赞同,向周总理汇报,得到了周总理的首肯。这些要在我国建设一所高质量石油高等学府的想法,就是建立北京石油学院的缘由。

1952 年 10 月 ,在 编 写 建立北京石油学院计划任务书时,连庆溥处长向我传达了上述内容,指示我要将“建成一所像莫斯科石油学院一样的大学”写入计划任务书,我依照国家之所想写道:北京石油学院应经过若干年努力,达到莫斯科石油学院水平。这也就成了北京石油学院办学的奋斗目标。

此 后 ,这 个 梦 想 终 于 成真。学校自 1954 年开始,先后聘请了各个专业的苏联专家 12 位,学习他们的办学先进经验。以我所在的石油矿场机械教研室为例,莫斯科石油学院钻采系副系主任、石油矿 场 机 械 专 家 卡 西 扬 诺 夫1955 年来校两年。他编写教材给研究生讲授“石油矿场机械”课,还送给我们原苏联学生作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实习指导书等,帮助我们了解他们的教学水平。他直接指导 8 名研究生,还带来了苏联研究生的论文,使我们了解他们的科研水平,这使我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经过多年努力 ,石 油 矿 场 机 械 专 业 的 教学、科研不仅逐步达到了莫斯科石油学院的水平,还开拓创新,建立了莫斯科石油学院没有的海洋石油装备新学科,开设新课程、出版教科书、成立研究室、招收研究生。在实验室建设方面更是快步领先,建成了诸如钻机起升过程的运动学与动力学试验装置,还有能升降、旋转,相当于一座小钻机的钻头性能试验系统等10 余部新试验台,极大地丰富与扩充了试验课内容,远超莫斯科石油学院。就这样,北京石油学院以开拓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终于在 60 年代中期,达到了莫斯科石油学院水平,实现了在我国建设一所高质量石油高等学府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