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找油的日子里

    期次:第22-23期    阅读:573    作者:□1964级 地质勘探系 罗宁




1964 年,话剧《年青的一代》火遍大江南北,主人公地质勘探队员萧继业的事迹感染着无数有志青年,也让我坚定了献身祖国地质勘探事业的理想。就这样,我走进了北京石油学院地质勘探系,开启了自己的“找油”生涯。

我们经历了北京西山、河北滦县等地的地质考察实习,但真刀真枪地开展工作还要数“南方找油”那次。1966 年 3月,石油部组织“东油”“北油”骨干队伍出征南方,经火车、轮船等长途跋涉,我们来到了湖北恩施五峰山脚下的地委党校,会战指挥部就设在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这里也是现场教学基地,院系的专家教授和专业教师悉数到齐。老师们积极备课,我们 64 级也即刻进入紧张的学习状态。

开展工作时是以小队为独立单位的。我们八中队有五个小队,我所在的二小队由地 61 的王世文,物 62 的秦顺庭、陶文林和地 64 的陈功恪、罗宁组成。队长每天出工前要规划好线路,预选好描述点和典型剖面,到了现场,要确定产状岩性露头好的工作面,我们分头测产状,量剖面,描岩性,采标本,做好详尽记录。队长还要帮助我们这些低年级同学熟悉野外工作程序,检查指导我们的野外地质记录,培 养 我 们 独 立 工 作 的 能 力 。每天早起我们必检查地质包内“三件宝”:地质锤、罗盘、放大镜。药箱和军用水壶也是必 不 可 少 的 ,早 起 装 满 一 壶水,晚归时要求还是满的。野外口渴了只能润一下嗓子,因为水要留着以防万一,救命之用。到了住地,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在煤油灯下整理一天的资料。

深山老林,人烟稀少,时有野猪等出没,也常看到毒蛇爬行。二尺多厚的落叶,一脚踩下,树叶没过小腿。有时遇到 惊 险 的 陡 坎 ,几 个 人 一 起上,下面推,上面拽,待上去了再向下看,险象环生。环境考验我们的铁脚板,也考验我们的胆量。由于阴雨连绵的日子居多,大家难免都有些膝关节痛。1965 年我曾做了右膝半 月 板 切 除 术 ,副 韧 带 已 断裂,北医三院的诊断书写明近两年不能剧烈运动。但出征前我没有递交这份诊断书,而是 毅 然 选 择 了 迎 着 困 难 上 。细心的队长看我常常吃止痛药,便拉着我去恩施集市买了一副护膝,他说,每天爬大山,关节一定要保护好,对此我深受感动。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同学们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埋头苦干的秦师兄,他先在航照攻关队当队长,要率先踏勘复杂 地 形 ,爬 最 高 最 险 最 难 的山,后来他到我们 182 小队工作,航照填图就非他莫属了,他抓捕了野外所见特殊岩性显示的特殊地貌结合航照,快速 地 勾 画 出 地 质 图 ,太 神 奇了!他耐心地教会我们掌握航照立体的视觉功能,完成地质勘探的任务。后来我也去江苏油田拜访过他,他热情回忆了当年爬山绘图的往事,这些是多么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呀!

在收尾整理资料阶段,我被安排在“构造发展史”组,小组 由 黄 强 老 师 带 领 ,精 英 荟萃,只有我一个是 64 级的学生 。 我 只 有 虚 心 学 多 实 践 。研究生老师们教会了我很多研究生老师们教会了我很多知识和方法知识和方法。因时间紧任务

因时间紧任务重,后两个月我们实行三八制(三天只睡八小时),我困了便回到大地铺,合衣倒头就睡,连鞋都不脱。一次我绘地层等厚图,朦胧中,手不听指挥,绘成了螺旋线。我很自责,同学们劝我说,这事他们也都干过。十月份我们基本完成工作,在大队总结表彰会上,我们中队推选我作工作学习汇报,提到自己揣着诊断书上前线的经历时,我说我揣的是一份决心,是一份斗志。虽然我的腿疼,红了肿了,但我没叫苦,没掉队。大家都以热烈的掌声鼓励我,我也获得了会战指挥部颁发的红皮笔记作为奖励。后来这个纸页泛黄的笔记本上写满了南方找油的点点滴滴。

近 60 年过去,这段终生难忘的记忆永不磨灭。干石油,跑野外,艰辛而光荣。那是我的 曾 经 ,是 我 们 石 油 人 的 骄傲!如今的年轻人或许会认为我傻,可那不是傻,我们石油人都是这样,纯真,赤诚!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