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高标准高质量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学校组织开展了本科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活动,引领全校师生围绕课程思政建设、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建设等多个重点专题开展研讨,将认识和行动统一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上来。本报摘编了部分教师关于育人理念、教学实践等方面的真知灼见。本期推出《教学改革之“创”》。
《机械原理》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核心基础课 ,经过 7 年的全英文课程建设,《机械原理》(全英文)课在教学流程设计、教学资源及网络平台建设、生成性评价等方面持续改进。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课程秉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以重构教学过程为手段,以解决课程学习中的痛点问题为目标,构建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为一体的课程教学体系。
实践加内容重构 ,构建学生的机械认知空间
以随手拍摄现实生活中的十种机构为课程大作业,要求必须覆盖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三种常用机构,并画出机构运动简图,计算机构自由度,撰写研究报告。通过上述手段重构教学内容,将知识与生活精准对接。
学生通过收集大量汽车、钟表、石油机械、机器人机构等典型机器的视频和三维动画,学习兴趣和应用新知识的能力得 到 极 大 提 升 。 如 汽 车 差 速器、主减速器、手动变速器、自动变速器、CVT 无级变速器、双离 合 变 速 器 的 齿 轮 机 构 和 轮系;发动机的曲柄滑块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钟表中控制小时、分钟和秒的轮系等,对真实机械的全方位观察进一步增进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鼓励提出好问题 ,构建超知识边界的问题空间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学习困惑,逐渐养成习惯,克服提问的窘迫感。课堂上下学生均通过口头、雨课堂、微信群或私信提出问题,且越到课程后期提出问题的频度越高。
鼓 励 学 生 超 知 识 边 界 思考 、换 角 度 思 考 、增 加 维 度 思考。学生提出诸如: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公式用在三维机构会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用 Au?toCAD 软件解决图解法问题的精度和效率都会提高?为什么机械原理是机械设计的基础?为什么平底凸轮机构可以应用于高速场合?微纳米机构的设计与加工存在什么难题等等问题。教师对个人或小组提出的“好问题”予以加分鼓励,记入课堂讨论环节。
设计课前任务 ,提升英语应用成就感和自信心
通过设计课前任务 ,引导学生完成指定中文 MOOC 视频学习、英文教材阅读和课堂内容预习,为实际授课和讨论交流奠定良好基础。由于课程是全英文语境课,除专业术语有中文提示外,其余所有教学活动及内容均为英文,英文综合水平尤其是口语水平提高是选课学生们的重要收获之一,这极大提升了学生英语应用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7 年来,《机械原理》(全英文)课程教学不断创新改进,教学成效得到同行和学生的肯定,学生评教两次获全校第一,其余均在前 10%。学生的主观反馈中尤其提到,该课程激发了学习兴趣和动力,提升了分析、解释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