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是教师最大的幸福

    期次:第15期    阅读:509   


“这样上课同学们会喜欢吗?”“教学内容大家会觉得乏味吗?”“这个知识点怎么讲更容易理解?”这些问题,中石大有一位老师每次备课都要问自己好多遍。他不断革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变单向传授为双向互动,变知识输入为引导发现,将浅表学习转为深度学习,将单调的学习转变为有趣的体验……他就是地球科学学院副教授李庆。

“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

2019 年学校招收首批地质学专业本科生,为满足专业教育的需求,学院决定开设“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李庆参与了此项工作。他说:“课程涉及的知识体系庞大,学生学起来颇具挑战。备课之初,我压力很大,每天都在琢磨怎么才能更好地给学生传授知识。”

为提升教学效果,李庆不断学习,向经验丰富的前辈请教,他的教学也从“主动讲述”“小组研讨”到“翻转课堂”,但他还是感觉差一点。

李庆深知,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学习要靠学生的内驱力。在这一理念启发下,他发现了扑克牌的潜力——不仅能承载知识,还具有很高的设计灵活性。于是,他提出了一个创新的想法:将矿物知识设计成扑克牌。

李庆迅速将其付诸实践。他自学了图片设计软件,并为学生进行演示。他将学生分成小组,指导他们搜集和学习矿物知识,创造性设计扑克牌的牌面。学生们分工明确,合作探讨牌面风格、字体大小和内容编排,深入讨论矿物知识的各个方面,确保展示的知识准确又全面。他们还设计了校对审核环节,通过这一环节,学生们不仅交流了学习成果,还从多角度深化了对矿物知识的理解。

在“结晶学与矿物学”的课堂上,每个班级都要独立设计自己的扑克牌,这使得每一副牌都成了班级文化的象征。有的班级还将大小王牌面进行了特别设计,将班级的合照与老师讲课的照片印在上面,这也促 进 了 师 生 的 情 感 和 学 术 交流。

“追求进步是一种习惯”

矿物扑克牌的创意仅仅是李庆教学创新的冰山一角。他深知要赢得学生的喜爱,就必须走进学生的世界。

“创新只有进 行 时 ,教 学 革 新 永 远 在 路上。”李庆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细心观察学生的兴趣爱好,紧跟年轻人的潮流动向。当他发现脱口秀成为流行文化时,他便开始研究这一艺术形式,自学脱口秀演员的语言风格,力图将课堂转变为一场既传授知识又带来欢乐的学术脱口秀。

“不断追求教学上的进步,对我来说已经成为一种习惯。”闲暇时间,李庆经常听新闻和演讲,从中汲取语言表达的经验,感受内容传递的节奏。他将这些与学生的学习特点相结合,巧妙融入课堂教学中,使课堂内容既精彩又引人入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黄祺智说:“李老师的课堂很有趣,还记得‘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中涉及的晶体立体结构知识,单凭课本上的描述很难想象并理解。老师在授课时经常使用各种教学道具,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

在李庆看来,教师的幸福感和成就感不仅源自卓越的教学成果,还源自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他经常鼓励学生:“年轻人应当积极进取,怀揣梦想。在科研的道路上,我们既要拥有远大的视野,又要脚踏实地地完成每一项任务。”学生魏正宇说:“有次在项目中遇到难题,老师和我深入讨论一整天,使我拥有了全新的研究思路。”

李庆温和谦逊,对学生从不急躁地批评,总是耐心教导。在工作和学习之余,他还经常组织学生团建,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我是老师也是学生”

来 到 中 石 大 执 教 的 第 一年,北京市教学名师吴胜和教授成了李庆的教学指导老师。吴教授提倡将“启发式讲授、研究式学习、研讨式教学”三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传授知识”向“构建知识、培养思维、锻炼能力”转变,这些理念让李庆深受启发,也不断激励他追求教学上的卓越。

李庆也经常去其他高校观摩学习。他非常喜爱一位教授的讲课风格,每当这位教授开课时,只要时间允许,他都会抽空前往,虚心汲取教学灵感。

李庆曾参加第三届全国大学青年教师地质课程教学比赛并获特等奖(综合组第一名)。比赛期间,他反复雕琢自己的教学内容,从课程的教学设计、PPT 制作、课程作业到每一个思考题的设置顺序、提问方式等,他都不断打磨,展现出自己对教学的执着追求。备赛期间,他还利用每天的通勤时间,通过车载广播跟随主持人朗读,以此锻炼自己的口才。

以赛促教,回馈课堂。这种 不 断 学 习 和 自 我 提 升 的 精神,正是李庆的真实写照。“推动教学创新、培养一流人才”是他不懈的追求。未来,他将继续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传播地质之美,潜心立德树人,为培养更多地学人才贡献力量。

文/本报特约记者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