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牟永光教授是我国地球物理领域的杰出科学家,在地震勘探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是我们学习和敬仰的楷模。他在北京石油学院、华东石油学院及石油大学(北京)任教四十余载,培养了大批人才,为我国地球物理事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牟永光教授取得了多项开创性成果。在他的努力下,中国第一幅有限元法地震偏移构造图诞生,为我国地 震 勘 探 技 术 发 展 奠 定 了 坚 实 基础。他首次提出双相介质弹性波理论,并发展出了储层地球物理学,开创了地震波场正演模拟及储层参数反演的新方法。此外,他带领团队历经十年艰辛,研制出当时国内外规模最大、精度最高的固体地震物理模型系统,该系统是目前“油气资源与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的有力支撑,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为油气勘探提供了有力支持。
牟永光教授十分重视学科建设和教材编写。他积极推动数字化普及,与其他专家编写了《地震勘探数字技术》一书,为我国地震勘探的数字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由此发展来的《地震数据处理方法》一书已经成为物探专业学生学习数据处理的必备教材。同时他高瞻远瞩,重视物探重点实验室建设,推动建立了中石油唯一一个以高校为主体的“中石油物探重点实验室”。
牟永光教授始终心系祖国发展。1987 年,他毅然拒绝了联合国大陆架委员会的高薪邀请,选择继续留校任教。他一生清贫,心怀赤胆忠心、呕心沥血育人,甘愿为国贡献。他曾抱病参加“廊固凹陷”勘探,导致肺病复发,经过一年的治疗才被允许出院。出院后,他不顾疲惫,为解决师资力量的不足,坚持抱病走上讲台。他还具有前瞻性视野,在 60 岁时还能将数学理论和专业相结合,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
我们物探系就是牟永光教授一手建立起来的,系中众多资深教授都是他的弟子,我们是他的徒孙。物探系在2020年搜集牟教授的事迹材料,并制作成了“细雨无声润万物、奋斗报国赤子心”“读懂中国”作品,获学校一等奖。
在牟永光教授“以身许国、躬耕教坛”的精神感召下,我始终以传承物探报国初心为己任,将个人成长与专业发展深度融合。我主动承担物探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面对非地震勘探领域师资匮乏现状,连续 11 年坚守 教 学 一 线 ,开 发《重 磁 电 勘 探 原理》等特色课程,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传承体系;连续 10 年深耕专业实习,带领学生踏勘秦岭、穿越戈壁,在野外 课 堂 践 行“ 把 论 文 写 在 祖 国 大 地上”的治学理念。作为基层党支部书记 ,我将牟永光、黄大年教授“科教报国、至诚报国”的先进事迹转化为育 人 资 源 ,建 成 物 探 专 业 思 政 素 材库,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的无缝衔接,让牟永光教授精神成为师生共同的价值坐标。我持续 8 年推进“走进学生宿舍 ”“实验室开放日 ”等活动,带领教师与学生展开深度交流,增加学生专业认同度,真正让牟永光教授“甘为人梯、奖掖后学 ”的精神在新时代物探人心中落地生根,形成薪火相传的育人格局。
牟永光教授为我国地球物理事业默默奉献、辛勤耕耘。他的学术成就如璀璨星辰,照亮我国地球物理技术发展之路;他的教育情怀似涓涓细流,滋润无数学子心田;他的个人品质更如一座巍峨灯塔,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