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冠军(人文社科部)
众所周知,社会思潮被认为是社会气候的晴雨表,是时代精神的指示器,是民族精神的度量衡。它集中反映着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的社会成员在面对身处其中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变化时所产生的不同认识态度。30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迈入空前剧烈的社会转型期。对外开放、市场经济、依法治国、服务型政府、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中国各种社会思潮风起云涌、跌宕起伏的30年。在世界范围内社会变革日新月异的背景下,新自由主义、民族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民主化、极“左”思潮甚至封建主义思潮都在中国社会找到了自己表演的舞台。但是各种思潮中,贯穿30年历史始终的则是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一也被称为“改革路线”的社会思想在同极“左”思潮的冲突和较量中,日益在理论上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证明着自己的真理性特征。其它社会思潮基本围绕这一主线展开并受其影响。
30年来,改革路线与极“左”思潮的冲突,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粉碎“四人帮”以后到上世纪80年代末,人们围绕着“要不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展开冲突和斗争。在批判以“两个凡是”为核心的极“左”思潮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得以形成。思想获得了解放的人们迸发出了空前的活力和创造能力,中国社会开始走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征途。
第二个阶段是在1992年前后,人们围绕着“要不要市场经济”发生思想冲突。1989年以后,受海内外政治形势的影响,国内再次出现思想纷争,蛰伏多年的“左”倾思想再次冒了出来,严重干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此背景下,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邓小平说,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邓小平南方谈话,使人们一下觉得阴霾廓清了,思想解放了。以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中国开始用市场经济重塑中国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现代化重新迸发了蓬勃的活力。
第三个阶段是在1997年中共十五大前后。社会各界围绕着“私营经济是祸水还是活水”的问题再一次展开激烈的辩论。一些人认为“中国的所有制结构变了,阶级关系变了,社会意识变了,执政党也变了”,以此极力反对发展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反对股份制经济形式。关键时刻,江泽民再次重申了邓小平的话:“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并在不久召开的十五大上明确宣布:“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被称作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第四个阶段是2004年以来的几年间,人们围绕着“改革开放到底对还是错”的问题再次进行了激烈的交锋。多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既取得了光辉成就,也造成很多问题,其中有些还比较严重。在此背景下,围绕着近些年来我国在国企改革、医疗改革、教育改革、城乡差别、腐败问题、环境恶化以及其他民生问题方面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一些人全盘否定3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希望退回到改革开放前去。这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在2007年召开的中共十七大上,胡锦涛代表党中央明确宣布:“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这就再一次破除了人们心头的迷障,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迎来崭新的发展阶段。
30年间,我国还先后出现了新自由主义、民族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民主化等等社会思潮,这些社会思潮都是围绕着“改革路线同‘左’倾思潮的斗争”这条主线,在四个不同的阶段上偶或出现的。但是,30年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已经证明,在同各种社会思潮斗争中不断胜利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改革路线才是引领我们迈向社会主义康庄大道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