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人才培养及学术发展基金,重奖高水平科研成果——

我校出台新规助推人才队伍建设

    期次:第860期    阅读:750   

  2009年12月,我校集中出台了包括《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人才培养及学术发展基金管理办法》、《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等在内的一系列文件,改革力度之大,引起了教职员工的广泛关注。
  综观这些新规,《人才培养及学术发展基金管理办法》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是新制定的文件,《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和《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是重新修订的文件,但其一致的目标指向就是要打造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带动高水平的科研事业,推动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设立“人才培养及学术发展基金”,是学校今年非常重要的一项新举措,基金总额较大,资助范围较广,因此备受关注。这一基金由学校多方筹集经费设立,其目的在于探索符合基础研究基本规律的科技资源配置方式与人员评价制度,建立起有利于自主创新、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制度与文化氛围。基金将主要用于青年优秀人才培养、前瞻导向项目、培育新兴学科及开拓新研究领域、增强国际科技合作以及大学生创新工程等方面的资助。
  在对人才培养的资助方面,该项基金将重点支持五类人才:一是通过学校遴选脱颖而出的青年拔尖人才;二是非石油主干学科青年教师的专项培养,鼓励他们在科研实践中积极融入主干学科特色;三是为引进的具有国外博士学位的教师提供一定数量的科研启动费用;四是为引进的部分具有国内博士学位的教师提供一定数量的科研启动费用;五是对学校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予以科研启动资助。
  在对前瞻导向性科研项目的资助方面,该项基金的支持方向主要包括基础理论研究、新兴交叉学科前瞻性研究、科技新领域培育研究、科研团队等。具体包括三大类:一是科研团队或新领域、新学科、培育项目,每年2-3项,通过持续的支持,将学校新的增长点培育起来,在国内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二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配套经费,用于每年批准立项的由我校负责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和重点项目,以体现对科研项目质量的追求;三是设立学校基础学科研究基金,每年10项左右,鼓励教师立足学科前沿开展基础研究。
  此外,该基金还将对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大学生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及研究生创新工程、高水平学术专著的出版等予以资助。
  学校对于该基金的管理与使用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基金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整个基金的分配及管理;同时由相关职能部门分别制定相应项目的管理办法及实施方案。各类项目在统一申报后,将按照相关管理办法和程序予以批准后由学校发文公布。
  《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此次修订的幅度非常大。在奖励范围和奖励力度上,它一改过去对科研方方面面的评价指标“平均着力而力度有限”的做法,突出“亮点”,对能够体现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和优秀学术论文予以重奖。文件规定:对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且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的科研成果,学校将一次性给予200万元科研费和10万元奖金;我校教师在《SCIENCE》、《NATURE》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每篇奖励50万元科研费和5万元奖金。学校希望通过“重奖”,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学校高水平科研成果、高水平论文、高水平专利的不断涌现。
  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使高水平人才队伍的竞争日益成为高校竞争的核心,而高水平人才队伍是高水平科研事业的基础。刚刚结束的人才工作会议为学校今后人才队伍建设确立了方向、谋划了策略。配套出台的这些新规,作为会议精神的具体体现,必将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